中国足球正面临一场“壮士断腕”的变革,俱乐部投入减少,转会市场萧条,球员薪资缩水,联赛版权价值下降,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历史转折点。中超联赛和职业联盟的重新启动,标志着中国足球的新征程,但这一切能否成功,还需时间的检验。
自2025赛季结束后,中国足协开始对俱乐部投入实施政策性限制,但效果并不显著。豪门俱乐部如恒大淘宝和上海上港,每年投入仍高达20亿元。然而,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,俱乐部老板们开始意识到降低投入的必要性,中国足协也通过政策引导,试图降低联赛的“虚火”。根据足协要求,中超俱乐部每年投入上限为6亿元,但考虑到现有高薪合同,这一目标实现起来仍面临巨大困难。
在财务压力下,中超许多球队已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,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,力求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。职业联盟的建立,也期待从股权结构多元化方面帮助俱乐部,推动俱乐部的地域化发展。
转会市场方面,中超球队2025年冬窗转会窗口总支出仅为2365万欧元,为近十年来最低。球员薪资也大幅下降,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表示,限薪政策得到了投资人和老百姓的支持。球员们虽然对薪水有所期待,但专家认为,薪水恢复到过去的高度几乎不可能。
职业联盟的建立,旨在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,吸引长期投入且尊重足球规律的投资方。张庆表示,职业联盟和中国足球的中长期前景值得看好,但短期内联赛精彩程度可能受到影响。他认为,中国足球的改革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,届时或将看到明显的改变。